咨询热线:0532-58577777 办公系统 校园邮箱

三下乡·风采展 | 解锁山文er 的N种暑假打开方式(四)

青春心向党,实践绽芳华

实践是才华的练兵场,更是梦想的播种地

他们在走访中探索,在实践里发光

让我们追寻山文学子的实践身影

共赏这场征程的绚丽风采

主题一:青春与童真的双向奔赴

医养健康学院“医养健未来,青春荷乡约”实践队走进马坡镇幼儿园。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夏季安全知识与传统文化启蒙,在欢声笑语中播撒知识的种子。志愿者们围绕“夏季安全与文化启蒙”主题,开启了丰富的活动环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普及了夏季防暑、防溺水要点,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还有几位小朋友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知道的“夏天小常识”,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在《悯农》手势舞教学中,志愿者们向孩子们讲解诗句中蕴含的农民劳作的辛苦,随后逐句教授对应的手势动作。从“锄禾日当午”的弯腰姿势到“汗滴禾下土”的擦汗动作,孩子们学得专注投入,用稚嫩的小手比画着对诗句的理解,在律动中感悟珍惜粮食的道理。

医养健康学院赵欣冉走进乡村幼儿园,主要负责协助主班老师开展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晨间,她微笑迎接孩子,安抚因分离焦虑哭闹的幼儿:课堂上,她设计组织绘画,手工等趣味课程,如在“春天的花园”绘画课中,引导孩子描绘心中的花朵;户外活动时,她带领孩子玩游戏并时刻关注安全;午睡时,耐心哄睡难以入眠的孩子;离园前,协助整理物品并与家长沟通。

此次实践让她收获颇丰,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解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学会用儿童化语言与孩子沟通,掌握了和家长交流的技巧。同时,她深刻体会到幼儿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需要爱心、耐心与团队协作。

主题二:用爱与知识照亮乡村学生的未来

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偏远山区,开展爱心支教活动。王斌同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真挚的关怀,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小老师”。

王斌负责的是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语文和趣味科学课。面对孩子们好奇又羞涩的眼神,他精心设计了互动游戏、故事分享和实验演示,让枯燥的知识“活”了起来。一堂《童心向党》课上,他带着孩子们走进田野,边观察边吟诵“锄禾日当午”,让文字与生活相连;科学课上,他用图画制作“彩虹天安门”引得孩子们惊呼连连。“我想让他们知道,学习可以很有趣,世界也很大。”除了课堂,王斌格外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他发现班上小宇总是沉默寡言,便每天抽时间陪他画画、聊天,渐渐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他还发起“写给未来的信”活动,让孩子们写下梦想,约定十年后再启封。

为了能为留守儿童群体贡献一份力量,医养健康学院赵文驰报名参加了由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凫山快乐成长营举办的“阳光童心”留守儿童夏令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为期半个月的营地活动中。

她说,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实际行动陪伴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温暖与快乐;二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内心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

主题三:关爱老人,善爱老人

医养健康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胥耀强深入乡下为村里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打饭送餐服务。负责每日午餐、晚餐时段,前往村集体食堂取餐,按老人需求分装。送餐过程中,主动与村里的老人交流,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记录反馈给村委会。利用空余时间,帮助老人打扫房间、代购生活用品,开展简单的陪伴活动。对老人而言:解决了行动不便带来的就餐难题,感受到社会关怀,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对学生而言:深入了解乡村老人的生活现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提升了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奉献带来的成就感。社会意义:为乡村养老服务提供了补充力量,呼吁更多人关注农村老年群体,推动形成互助友爱的社会氛围。

山文学子用脚步丈量的每寸土地,用汗水激活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青春的价值,从来都在躬身实践的沃土上,在服务人民的征程里。这场夏日的约定虽暂告段落,但青春赋能的种子已然埋下,待到来年,必是满目芳华。